“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
——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的确,在当前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所引发的关注、面临的挑战恐怕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足够大,关于中国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为这两大部分:一是外界对中国的看法问题,一是中国如何自处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既关乎大局又充满细节。带着这两个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CGTN主持人邹悦拜访了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先生。郑必坚,1932年生,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近90岁高龄的老人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理论家。他也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的整理执笔人,参与了1982年后历次中央大会文件的起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专家之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者、倡导者,素有“高层文胆”和“国家智囊”之称。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说,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然而在新的时代,未来最难的可能是什么?郑必坚说,我们要打开一个新境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重复过去的事情,我们要创造新的事业。这个未来前所未有。面对这样的未来,什么才是决定性的力量?是人,是中国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为了国家不顾一切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成就了中国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带来了中国历史的飞跃式发展。而今天,中国正在迎来一个“新的群众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也正落到新时代的群众身上。80后、90后和即将进入社会的00后年轻人,正在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有人认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不再“韬光养晦”了,转而变得强硬,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真的是这样吗?“看事实”,郑必坚如是说。中国四十多年的快速崛起,一没有搞西方那样的殖民主义,二没有搞美国那样的霸权主义,三没有搞像苏联那样的所谓社会主义大家庭,四没有搞北约和华约那样的军事同盟组织,五没有像一些国家在一战二战时期那样,通过发动战争来谋取自己的地位。“这几个都是事实,我们没有搞。我们走的是什么路?是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一条同世界近代以来历史上后兴大国崛起进程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的路。当前世界的大国动向归根到底无非三种:一是冷战思维,以“中国威胁论”为代表;二是局部热战。对于这两种作为,中国什么态度?第一反对,第二不怕。中国人的办法是第三种:谋求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构建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同时,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大肆渲染我们有什么了不起。相反,中国一再强调自己还很落后,还是发展中国家。“我曾经同大家算过两笔账,一笔账是把中国的经济总量除以中国的人口,那么人均GDP是怎么样呢?是长期处在世界六七十位。另一笔账,是把中国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乘以中国的人口,那么结果是,你看,再小的问题都会成为超大规模的问题。一个除法题,一个乘法题,两道数学题,难道不是事实?”图注:中国与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五名国家对比
可惜美国和西方有些人对于这些事实,对于我们表达的和平、合作、不对抗、不冲突的愿望,充耳不闻。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什么?就是不允许中国快速发展。是否允许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在他们那里居然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大言不惭,把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说成是一大罪过。请问,究竟是我们咄咄逼人,还是他们咄咄逼人?
上世纪50年代中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初,毛泽东主席说过一句话:“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短短16个字,却使人感到一种内涵深刻的强大历史贯穿力。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殷期望。中国要强起来,谁也挡不住。问题是,中国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强国?“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到处欺负人、使人感到可憎、可恨、可恶这样一个强国,我说那中国就失败了”,郑必坚说。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提出的“要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新目标。图注:2021年2月1日,中国政府首批对外援助新冠疫苗转交巴基斯坦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要回答好人们关切的问题,就必须做好一件事:读懂中国。围绕这个宏大主题,郑必坚主持的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简称“国创会”),联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21世纪理事会,合作举办了五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支持。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心诚意真,实事求是又生动具体,把中国的事情、中国的故事讲好,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就很有利于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获得新知,很有利于怀疑中国的朋友逐步理解,解疑释惑。图注:郑必坚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发表主旨讲演
说到“读懂中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里提到,要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怎么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怎么才算“读懂”了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的由来和历史经验是问题的核心。比如,为什么中国不实行多党制和两党制?郑必坚说,中国不仅试过,而且很早以前就试过,然而结果却是行不通。正如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当中说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有了西方民主道路的幻灭,才有了中国共产党。还有人指责中国的民主“不民主”、是“假民主”。郑必坚说,我们的民主之路是比西方选举民主更完全的全过程民主,因为我们还有协商民主。民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图注: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百年的奋斗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政党史上一个很独特的伟大政党。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共产党不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政党,而是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第二,中国共产党不是立党为私、松懈散漫的党,而是既有严格的、严密的组织纪律,又有广泛群众性的先进政党;第三,中国共产党不是打着“世界革命”旗号搞霸权主义的政党,而是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发展的政党。第四,中国共产党不是固步自封,僵化怠惰的政党,而是立足实际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历经百年锻炼的这个独特而又伟大的党,不是仅靠几张选票选出来的,而是几代人严酷斗争、考验、比较、选择出来的。国际社会应该理解和尊重中国人独特的历史经验,以这样的视角来读懂中国。《左传》讲,“相时而动”。习近平主席也曾引用古语“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20世纪最后20年至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发展大势是什么?郑必坚认为六个字足以概括:大变动,新觉醒。说得完全一点,就是“以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大变动,新觉醒”。这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就是中国面临的大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现行标准下9899万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意味着困扰我们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现在,“十四五”规划布局了中国的全面发展,既擘画了中国的新前景,又展现了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大国担当。这将成为解读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蓝图。